小时候夏天每每零花钱充裕的时候,我便去小卖部买一盒蓝色包装的“光明冰砖”。我的吃法与常人不同,将冰砖放进家里最大的“坯子碗”中,待它化至半流质状态时囫囵喝下,既有牛奶的口感又有冰激凌的清凉。可以说我对光明的最初的记忆是清凉甜蜜的。
毕业后入职光明,发现光明原来远不止乳业一家,原来产业链这么立体,多面。心中油然而生的自豪。工作后,我对光明的记忆渐渐变成了工作与使命。小时候最爱的冰砖也渐渐淹没在越来越丰富的雪糕柜里,我好像很久没尝过它了。
今年三月底,新冠疫情席卷上海。光明集团第一时间作为保供单位保障在沪居民的物资供应。光明渔业响应集团号召立刻投入保供任务。在这个与上海居民“亲密接触”的岗位上的经历,我对光明的记忆渐渐有了变化。
记得有一次晚上截单前,突然有位静安的宝妈团长联系我:鲜活鱼静安襄阳北路能送吗?在短暂交流可以配送后,我发现这位团长完全没有开团的经验,楼道信息都没有统计。截单在即,我询问她能不能明天统计好再下单。她说出了难处:家里孩子刚刚伤到了腿,医生建议吃鱼补补身子,但是邻居们没有团长,只能自己联系开团。光明是上海人的情怀,品质服务我们都信得过的。我那时突然发现,这份可爱的“忠诚”也是光明人肩上的责任。于是一方面协商订单组稍迟截单,一方面帮助团长统计楼道信息,付款下单。第二天清晨,我主动请缨替换到该订单所在的配送路线,守护好这位新手团长团购经历的最后几步。到达襄阳北路已经是日照当空,将近30度的气温让大白服变成了桑拿房。小区门口团长和志愿者早已等待良久。熟练的对接,卸货,装袋中居民的讨论一直没停:“光明的鱼就是鲜活噢!”“这么热还配送到门口,不愧是光明的!”我突然意识到,光明在我心中的已然是责任与担当。
交货完毕,我们准备离开时,宝妈团长突然叫住我。“小刘,你们辛苦了,请你们吃冰激凌。”回头一看,她手里是那个蓝色包装的“光明冰砖”。我接过拆开,高温已经让它稍稍融化,喝一口不仅有清凉甜蜜还有醇厚悠长。(刘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