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灌溉设备“体检”现场)
近日,在上海农场高效节水智能灌溉示范区现场,沿海水利工作人员正在对田间一座座智能化灌溉设备进行新一轮的“体检”,为即将到来的水稻季做足充分准备。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这一重要决策部署。上海农场沿海水利作为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专业单位,近年来,在推进智慧农业上“敢走新路”,从农田灌排短板入手,不断加深农田水利与信息化的融合程度,自主研发实用型专利产品——高效节水智能灌溉系统,并在市场的应用中不断迭代升级,该系统现已进入3.0时代。
手指按出“智高点”。农谚有云:“有收无收在于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以往启闭一座三吨的分水闸,需要人工手动操作一小时,不仅费时费力费水,还不能准确把握灌溉量。现在只要一部手机、一键操作,随时随地可以实现大田精准灌溉、快速排水等一系列田间用水作业。这种操控简单、使用方便的“神器”,就是高效节水智能灌溉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集农田灌排水、节水于一体的智能控制系统,用户只需点点手机便可开关泵站与农渠进退水闸门,一键完成田间水资源管控调配工作,打破田间“手动”管水和劳动力老龄化瓶颈,简单操作手机APP就可使农田灌溉变得更高效、更精准、更节约。
为进一步拓宽系统功能和适用广度,沿海水利党支部把“实验室”搬进“田间地头”,并与上海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积极联手对系统进行换代升级,着重对智能控制盒通讯模块进行优化、建立对智能控制系统设备数据库、对蓝牙APP进行改版等,升级后的3.0系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推展性,解决了最初偶发性死机、宕机等现象。与此同时,沿海水利更是推出“量身定制”版的智能灌溉系统,可依据当地种植环境和土壤土质进行系统适配改良,最大程度发挥系统精准灌溉功能。
目前,该系统已经拥有一项发明专利,两项软件著作权,八项实用型专利,三项外观专利,每一项的研究成果,都填补了大田智能灌溉行业的空白。此外,该系统获得了农业农村部、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颁发的各项荣誉。
大田念上“节水经”。高效节水智能灌溉控制系统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农垦和农场的青睐与好评,该系统目前已完成19个智能化灌溉示范点的建设,共计推广应用30000余亩,覆盖天津、上海、南京、南通、盐城、湖南等地,一条纵贯南北的智能灌溉示范带正加速成型。金色农业作为首批受益者,1000亩粮田使用该系统已有3年时间,节水节肥效果均满足用户需求。当地负责人表示:“以前农田进排水需要人工操作,人力成本高,水资源浪费也较严重,而现在摆脱了时间、地点的限制,只需点几下手机APP,用更少的人管更多的地、更少的水灌更多的农作物。”江苏南京浦口区汤泉农场作为“量身定制”版用户代表,自2021年为数千亩大田装上“智慧大脑”后,管理人员只需要通过1“键”1“屏”就可以轻松高效地管理好“数字”大田,切实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精准灌溉,节水节电20%。同时,系统通过对大数据的收集处理,一旦发现问题,可及时向管理者发送数据异常指令,以便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湖南宏硕产业园在2022年为300亩粮田装上高效节水智能灌溉系统,稻田“喝水”更及时精准。农场虽距离湖南宏硕产业园较远,但服务从不打折,智能化灌溉小组成员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建立售后服务时间表,主动与用户联系询问使用情况,并定期上门售后服务,得到用户一致好评。
农业迈向“新天地”。去年,沿海水利受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邀请,前往宁夏银川参加农垦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培训,公司领导就高效节水智能灌溉系统进行现场展示交流,将智能灌溉技术带进“塞上江南”,为现代农业技术的远播贡献上农之力。为促进长三角区域农业农村领域交流合作迈出新步伐,今年,沿海水利支部以“考察周、学习月”为契机,带领团队主动走进扬州大学,就智慧农业市场需求和技术升级进行研讨交流,共谋美丽田园“实践基地”,为高效节水智能灌溉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提前注入“活水”。
近期,沿海水利又走进浙江省多家国有农场,实地走访当地地貌特点,就智能化灌溉在丘陵地区的应用进行“探路”。一直以来,高效节水智能灌溉系统多数使用在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平原地区,丘陵地带地形地貌、农作物种植品种均与平原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如何把高效节水智能灌溉系统做“精”,建立丘陵地区智能灌溉示范点成为沿海水利下阶段攻关课题,力争打开丘陵地带广阔市场,将上海农场“科技农产品”运送到更多地区,以科技赋能当地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文/席璐璐 朱聪聪 摄/朱聪聪 202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