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水产品作为食品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其食品安全状况备受关注。一年来,光明渔业聚焦“产”“管”“治”,以高度责任感和扎实工作作风答好高质量发展“食安卷”,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出优质水产品
光明渔业在过去的两年中,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建立健全了“一队一定位,一塘一方案”运营管理模式。该模式通过定位六大目标,根据每个养殖塘的特点和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养殖方案和销售规划,分塘分策实现春夏秋冬精细化管理,确保了鮰鱼的全年稳定供应。
在实施过程中,光明渔业积极与业内同行开展养殖技术的探讨和合作交流,借鉴并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利用科技手段对水产品质量和产量进行了有效的提升。一年来,完善了“草鱼+鮰鱼”“花鲢+鮰鱼”“一龄鱼种直接养成都货”的养殖模式技术方案;强化养殖过程管理,制定并统筹落实鱼种放养、饲料投喂、疾病防控、水质调控、保健方案、越冬方案、销售计划等各环节技术措施,管理成效显著,有效提升塘口周转率和管理效率;攻关越冬综合症防治技术方案,全年鮰鱼成鱼养殖成活率稳定在95%以上。
“管”出放心食品
光明渔业高度注重食品安全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发布第60号令正式执行以来,常态化开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加强了对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水产品、水产制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为预防潜在风险,光明渔业对各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深入分析了风险隐患存在的原因,并进行了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相应的管控措施,并同步构建了食品安全组织架构图。通过逐层签订《食品安全协议书》,光明渔业明确了每个相关负责人员的食品安全责任与义务,形成了严格的责任体系。 为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通过开展食品快检结果与实验室检验结果比对、人员比对实验等方式,验证食品快检结果的准确性,有助于确保食品安全检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加强对投入品质量的抽检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此外,光明渔业还在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下功夫,组织员工参与食品安全培训、参加体系内审员课程学习,旨在提升员工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责任感。
“治”出健康产业链
光明渔业格外注重行业的治理和规范,积极联合上下游产业链,共同推动水产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一同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在治理方面,光明渔业时刻牢记作为国企的使命与担当,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监控和管理,大力推进养殖尾水治理项目,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公司始终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形成渔业风险防控表单;规范渔药申报和验收流程,加强水产品溯源信息集成管理。一年来组织内部食安检查29次,组织培训人次达59人次,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2次,检测样品2000余份,实现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精准防控。
在规范方面,光明渔业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的合作与交流,推动行业规范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为水产品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光明渔业一直在路上。一年来,光明渔业“产”“管”“治”多措并举,在实现对水产品质量的全面管理和控制上又迈出坚实一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光明渔业将继续秉承初心,守牢食安底线,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水产品。(沈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