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农场新闻
长三角乡村振兴人才实训—— “理论+经验+实践”,这场专题培训班让新农人收获满满
发布时间:2024-04-15 浏览数:0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向广度深度进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上海农场以高素质、具有产业化思维能力的人才队伍为支撑撬动乡村振兴、农业振兴和产业振兴,发挥长三角农业协同发展效应,提高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效率,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高质量实施提供动能。上海农场联合大丰区政府、区农业农村局、域外农场办苏北农场办事处及光明苏北党建联盟单位共同举办长三角乡村振兴首期人才实训暨大丰区农业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培训班于近日圆满结业。

引擎赋能 人才为先

第一期的大丰区农业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开设了思想政治、政策解读、产业化经营思维能力、智慧农业、六种经济发展、专业理论等多方面课程,包括公开课、专题课、特色课及观摩实训,以“讲授+实践+研讨”多元化要素结合的方式进行,采用案例模拟、高效研讨、交流分析、主题汇报、实地观摩、实践拓展等多种实训形式,使参训学员开阔视野、提升境界、增强本领。

理论方面,实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域内高管及企业家代表、典型模范代表等师资授课,进行了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讲授和阐述,既有高屋建瓴的创新理论,又有能征善战的产业经营实践经验。学员们通过学习,对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政策要求和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同时,实训班还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突出问题导向,以案例引导学员深入思考乡村振兴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理论素养和分析能力。

在经验方面,实训班将农场区域产业资源和大丰区当地特色资源巧妙结合,结合地方实际开展实地考察和交流活动,通过参观多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和优秀企业、先进做法,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让学员有机会亲身感受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和经验做法。通过这些实训活动,学员们不仅拓宽了视野,还学到了增加家庭收入的多种实用的经济模式,为他们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在实践方面,实训班注重培养学员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通过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员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熟练水平。同时,实训班还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持和帮助,如导师指导、学员互助等,让学员们在实训中快速成长和进步。

学思践悟 争当典型

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基层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农人“领头雁”动能的发挥。参加本期实训的34名学员,是由大丰区各乡镇、单位推荐的村书记、村干部和农民经纪人,主要从事种养(植)业。实训对学员实行分组自主管理,发挥学员农业领头人效能,结业仪式上,六组学员进行专题报告展示,将为期5天的实训内容所获转化为实践成果,不断激发思维能力持续提升。

本期实训学员,农民经纪人吴建业提到,“这次培训是一次特殊的培训,师资力量雄厚、授课形式多样、实训实践丰富,我清晰地记得严文亮总裁生动有趣的课堂魅力、各位老师详细认真的课堂讲解,记得信息技术和智慧农业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震撼,更记得学员们在课题和小组讨论中碰撞出的火花。通过此次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上海农场域内人才辈出,产业发展硕果累累,让我获益良多,这或许就是上海飞地的独特魅力。”新丰镇仁南村支书申兵提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实训期间数字化课程和信息化的观摩,让我感触很深。上海农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作为村干部,我们要发挥带头作用、纽带作用,在农业信息化的大浪潮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一步一步向前靠拢,不断增强适应能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以训为始 蓄力前行

上海农场依托实训基地和农业产业智慧合作平台,建设示范区、提供农事服务、技术指导、业务培训、信息咨询、产销对接、共创品牌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发展关系、紧密的资源共用共享和利益联结机制,在联农带农益农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本期专题实训班,不仅为新农人带来了丰富的收获,独特的实训模式,也为新农人提供了全方位的实践与发展空间。通过实训,学员不仅提高了理论素养和分析能力,还掌握了多种增收路径,学会了许多增收技术,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支撑。相信在未来的乡村振兴事业中,这些新农人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乡村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下,上海农场充分利用长三角优质企业资源、企业家资源,不断提高、延伸实训班质量和影响力,努力将实训班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培育、输送人才的“黄埔军校”。(李蓓蓓)